时间:2017-10-14 11:43:57 作者: 来源:bt365娱乐登录 浏览: 次
一、学院基本情况
1.学院历史
创办于1978年,2004年物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人员
教职工36人,专任教师29人(含实验教师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硕士11人。
3.专业设置
两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学生规模
目前学院在校全日制学生共618人。
5.教学基础设施
(1)实验条件:实验室使用面积为3600m2,实验设备资产1100万元。
(2)图书资料:有与专业有关的图书13775本(册),期刊50多种。
(3)实习实践基地:
梅州市六县两区的中学,以及东莞寮步中学是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
梅州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波若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是光电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
二、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1.办学定位
物理学(师范):立足梅州,面向全省,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物理教师;
光电专业:立足梅州,面向全省(主要是珠三角地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
物理学(师范):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基本教师教学技能的中等学校教师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人才,并为今后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攻读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适应梅州及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较宽厚的物理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又具有一定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能够在光信息学、光电子学、光通信、光学等相关领域或行业,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售后服务、销售、生产制造或管理工作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3.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1)规模:到2020年需要专任教师(包括教学、科研、实验)33人以上。
(2)结构:学历结构:固定编制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达到或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85%。职称结构:教师职称结构(高级:中级:初级)达到5:4:1,其中高级职务人员中的正高级达到15%左右。
4.学院骨干教师
教授:卜寿亮、杨晓冬
系主任:钟庆湖、罗劲明、朱仲邃
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海宁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杨晓冬、张恩德、罗劲明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杨晓冬、万国香
5.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教授与副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
6.专业特色
(1)固基;
(2)强能。
物理学(师范)专业
(a)以物理学基础理论及师范技能教学为核心;
(b)以师范技能学习社为抓手;
(c)以师范生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a)以掌握扎实的光电理论基础为核心;
(b)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平台;
(c)以工程基础训练和专业竞赛为抓手,进行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
7.实验室开放:
(1)夯实基础型开放;
(2)提升技能型开放;
(3)冲刺大赛型开放;
(4)参与教师科研型开放。
8.实践教学思想
以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
9.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应用和创新性实验。
10.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基本技能培养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并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并重。
11.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
师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学习交流平台,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训练任务,学员参加校级以上师范技能、物理实验、电子设计、光电设计和“挑战杯”等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12.物理师范技能学习社
以培育和提升物理学(师范)学生教学技能,搭建相互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平台为目标,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为目的,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3.第二课堂活动
(1)第二课堂活动载体:“一个中心,两个学习社”( 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 物理师范技能学习社、苏区精神学习社)。
(2)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物理文化月”系列活动。
(3)第二课堂自主学习与创新:省级和国家级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物理师范生技能竞赛和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和光电设计大赛等。